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热点 > > 
“小”肿块“大”问题,肿瘤界的“伪装者”——淋巴瘤
来源: 湖南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15 12:23:16


(资料图)

大众卫生报·新湖南客户端3月15日讯(通讯员  姜亦)患者朱某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左侧大腿皮肤上面出现包块,最开始如“花生米粒”大小,逐渐长大至鹌鹑蛋大小,不痛不痒。他起初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结节,就在私人诊所切除了事,并未引起重视。

一个月后手术切口周围居然长出更多包块,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随后来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进行详细检查,普外科医生团队给朱某进行“左侧腹股沟肿块切除术”,并在切除肿块后进行标本活检,病理结果提示: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。

朱某得知病情后,担心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、又害怕化疗的副作用,并不愿意继续住院治疗。他的女儿几经打听后,找到医院肾内血液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黄力君,黄力君细心地为她解释淋巴瘤的相关情况及治疗方法,让朱某女儿对治疗有了信心。恰巧,2023年2月初,朱某骑电动车时不小心侧翻导致左侧踝关节骨折,同时他左侧大腿根部伤口处又新发了很多肿块,在女儿的多次劝导下,朱某终于来到肾内血液风湿免疫科进行住院治疗。

在完善骨髓细胞学及肺部、全腹部、大腿上段CT等检查后,诊断朱某为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”,病情尚属于中期。随后,肾内血液风湿免疫科主任肖红带领血液组医生团队根据他的病情,精心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。经过治疗,朱某大腿伤口范围逐渐缩小,原本难看的肿块逐渐减退,现已完成淋巴瘤的治疗,可定期在门诊随访。

医生告知朱某:后期仍需定时到医院进行免疫化疗,化疗结束后还需定期复查,这样才能尽早地逮到“狡猾”的淋巴瘤,防止淋巴瘤再次生长。

据黄力君介绍,随着医学科技飞速发展,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,放化疗结合。先通过病理将淋巴瘤分型,再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分期,结合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升高程度和淋巴瘤FISH检查划分淋巴瘤危险度,最后再根据危险度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。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是肿瘤病理活检。治疗药物除了经典的化疗药物以外还有CD20单克隆抗体、PD-1、PD-L1等新药,造血干细胞移植也使很多患者受益,另外,近两年新鲜出炉的CART细胞治疗也是较好的治疗方法。

黄力君表示,只要按时体检,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科学规范的个体化的精准治疗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过度劳累,使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,就能做到科学防“癌”,科学抗“癌”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

观点